李德忠 贾 璐
核心提示
如何推动信息化和执法办案的深度融合,以科技引领信息支撑助力打防犯罪?
近年来,新余市公安局始终把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设应用作为助推法治公安建设的“牛鼻子”工程,在实战中打出了成效。随着办案流程、办案时间、执法风险、执法问题、办案压力的“五减少”,办案效率、监督水平、执法质量、安全系数、群众满意度的“五提升”,该中心自2022年成为全省唯一获评“全国公安机关建设应用成效突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设区市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后,连续3年获评这一称号。
探索创建合成作战工作室
实现案件集约化办理
各警种集约作战如何实现?
落实主战职责,明确市县办案权责清单,该局法制支队起草《派出所办理刑事案件正负面清单实施细则》,细化了办理案件种类。
创全省先河,成立“法治合成作战李磊工作室”,有效提供身份核查、轨迹研判等信息服务支撑,搭建“1+1+N”运行架构,建立33种基本信息自主查询、疑难复杂案件远程叫应、特殊案件警种合成攻坚多维实战机制,强化市县主战赋能支撑。
建立通报约谈机制,严格落实关于刑事案件进驻中心集中办案要求,推动中心最大程度“饱和”运行。
设立法律服务站和联席会议室,每日选派法治民警进驻中心,同步上案提供审讯支撑和法治指导。
目前,该中心实现了刑事案件进驻中心办理率100%。启用3年来,累计入区讯(询)问嫌疑人8151人,已成为新余市执法办案的主战场、总基地。2023年以来,市局各警种共办理案件1766件。
创新轻案快办机制
推动刑案高效化办结
今年9月,涉嫌危险驾驶罪的张三(化名)被依法传唤至中心接受讯问。2个小时后,侦查、起诉、审判工作完成,张三获刑6个月。这是该局深入推进法治建设,不断提升公检法案件办理效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为提高刑事诉讼质量和效率,新余市公安局联合市检察院、市中级法院、市司法局出台全省首个《办理轻微刑事案件适用速裁程序指导意见》,明确适用轻案快办机制的刑案类型。在该中心开辟专区,建成全省首个“公检法司简易刑事案件一体化一站式快速办理中心”,形成了“侦、诉、审、执”一体全流程、一站式办理速裁新模式,构建了“集约化办案、一站式服务、高效率协同、全流程监督”的执法司法办案新阵地。
“办案时长由原来的1至5个月缩减为3至5个工作日。”新余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此举推动了交通类等刑事案件流转环节的减少,推进公检法协同提效。
今年以来,该中心共适用速裁程序案件311件,极大减轻了群众讼累。
打造全省首家酒驾血检实验室
释放警力保障规范化运行
酒驾入刑,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方面有着极大的意义,与此同时,对当事人的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对办案单位也是一种考验。新余市公安局为提升酒驾类案件办理效率,在中心建立了全省首家血液乙醇(酒精)检测鉴定实验室,并搭建远程询问取证系统。
此外,为解决长期困扰办案单位零散送押风险大等难题,中心创新开启集中送押体检模式,建立“1+1+N”专业送押、体检队伍,有效解决了警力和安全问题。
一系列创举避免了鉴定文书送达不及时和说情打招呼等执法风险的发生,实现了“采集不用亲临、查询不用求人、看管不用操心、送押不用劳神、体检不用出门”全环节降压减负目标,保持了安全“零事故”,被基层办案民警评价为“减负最大的暖心举措”。
今年以来,该中心累计集中送押165批次56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