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江西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王前虎

  开栏的话:12月27日至28日,中共江西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体会议在南昌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江西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征程上我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任务书。为了更好地帮助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扎实推动《决定》部署改革任务落实,本版特请相关厅局主要负责同志,围绕《决定》内容进行集中阐释,从今日起将陆续刊发,敬请读者留意。

  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江西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决定》,注重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提出了一批有力度、有特色、有影响的改革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我省全面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

  ▌深刻领会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意义

  这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呈现厚积薄发、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阶段性特征,但还存在市场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等瓶颈。亟须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和内生增长动力,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动力来源。

  这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各地都在抓紧布局,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我省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聚集,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得到系统、全面、充分释放。

  这是畅通经济循环、打造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战略支点的重要保障。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通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准入畅通、规则一致、设施联通和监管协同,在更大范围内深化分工协作、促进充分竞争、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加快融入共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助力我省打造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战略支点。

  ▌准确把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要求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

  一方面,让市场“无形之手”充分施展。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让政府“有形之手”积极有为。更好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职能作用,加强基础性市场制度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有效弥补市场失灵,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扎实落实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任务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发展环境。对国有经济,主要是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对民营经济,主要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一是完善涉企法规政策。紧跟《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研究制定江西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适时修订《招标投标法》《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及时修改、废止没有法定依据的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行业协会涉企收费的政策文件。二是规范涉企执法和收费。开展规范涉民营企业执法专项行动,全面推行设立“企业安静期”和涉民营企业行政执法检查事前报备制度,推行“综合查一次”“监管一件事”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联合检查,对持续保持良好信用的企业无事不扰。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完善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三是加大惠企帮扶力度。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着力打造为企服务的综合业务平台“赣企通”,推动更多惠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直达快享”,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完善常态化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全力推动解决企业要素保障、项目审批、政策供给等方面急难愁盼问题。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积极融入共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制度基础,要加快把有利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项制度规则“立起来”,把不利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障碍掣肘“破除掉”。一是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开展我省市场准入效能评估,着力破除市场准入显性和隐性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完善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机制。规范地方违规实施财政奖补、税费优惠、土地优惠及违规举债、过度配置资源等招商引资不当行为,整治“内卷式”竞争。完善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和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采购等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管理。二是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对于技术要素,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对于数据新型要素,研究出台数据授权、数据登记、数据流通等管理细则方案,开展相关地方性标准立项及制定工作,加快构建“1+N”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搭建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等全量数据“一体化”汇聚治理、流通利用平台。三是完善流通体制。加快发展物联网,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提升物流体系智能化水平。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49条”,围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健全物流枢纽与通道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强创新驱动和提质增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推动降低物流成本。

  完善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进一步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循环。内需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扩大内需既关系经济稳定,也关系经济安全。要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扩投资与促消费协同发力,促进经济实现良性循环。一是扩大有效投资。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十百千万”工程,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推动昌北机场三 期扩建工程、长赣高铁等一批投资量大、带动性强的项目开工建设。聚焦“两重”等重点领域和“十五五”规划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积极争取国家更多支持。制定我省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二是大力提振消费。按照“增加资金规模,扩大支持范围,优化实施机制,放大撬动效应”原则,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实施提振消费行动,在就业、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谋划推进一批保障民生、促进消费的项目。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康养、托育产业,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一是完善规划体系。健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高质量编制好“十五五”规划纲要。强化规划衔接落实,同步推进省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市县规划编制,确保形成规划合力。二是健全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机制,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避免形成“合成谬误”,提高政策整体效能。三是协同推进财政金融改革。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支持政策,引导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多元化创业投资主体。持续深化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全省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信用监管体系,统筹推进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落实落细防范化解经济和金融重大风险“1+7”分工方案,推动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作者系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
   第05版:视线
   第06版:天下
   第07版:民生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智观
推动江西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韧性社区建设 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
向“新”求“质” 争做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