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艺松
近日,有网友发布的一段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湖南怀化通道县一村张贴横幅称,“不带女朋友回来不准进村”。对此,当地村党支部书记澄清,这是村民的个人行为,已将横幅拆下。
横幅虽撤,但这一令人哭笑不得的事件透露出当今社会的婚恋困境,春节临近,不少年轻人调侃,一年一度的“催婚季”又将来临。
其实,催婚背后的实质,是父母与年轻人对待个人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的矛盾,更是两个代际之间的思想观念差异。不可否认,催婚是父母传统思维里表达爱和关心的方式,出发点是希望孩子能够在婚姻中收获陪伴与支持,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但有些家长在催婚时,态度过于强硬,方式简单粗暴,往往给子女带来很大压力和困扰,亲子关系也容易出现裂痕。
因此,在“催婚季”,双方不妨多一些理解和沟通,没必要让“每逢佳节被催婚”成为父母的焦虑和孩子的烦闷。相比一味催促,父母更应该试着去尊重孩子,少一些强制性的催促,多一些对话式的沟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才能将关心关爱送到孩子心坎上。
子女也应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父母的催婚,去发现和体会这份催促背后的关心与期望,少一些大发雷霆和不耐烦的敷衍搪塞,与父母真诚对话,讲明自己的人生规划、婚恋标准和生活状况,让父母理解子女的选择和决定。同时,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构建更加积极、健康的婚育环境,营造婚育友好的社会氛围,让婚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