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

  ■ 龚齐珍 钟莉君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开展反腐败斗争,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的鲜明政治立场,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一以贯之坚决反对腐败,至今已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反腐败斗争作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一役,必须永远吹冲锋号,持续发力向纵深推进,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力武器,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强保障。

  持续强化反腐高压态势,纵深推进“不敢腐”。对腐败问题必须按照党纪国法加大惩治力度,驰而不息严肃惩治腐败行为。坚持惩治腐败没有禁区,在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谁,不管其职务多高,无论情节轻重,只要搞腐败,就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坚持惩治腐败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态度决不改变,坚决惩治不收敛不收手、胆大妄为者,做到高压惩治力量常在,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使党员干部在强大反腐震慑中受到警醒、警示、警戒。必须加大对行贿行为惩治力度,严肃查处那些老是拉干部下水、危害一方的行贿人,切实提高行贿成本。必须始终保持“打虎”“拍蝇”“猎狐”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深度和广度。必须持续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杜绝各种暗箱操作,最大限度减少权力寻租的空间,以削减存量、遏制增量。必须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这场正义之战。

  持续强化制度建设,纵深推进“不能腐”。加强制度建设是反腐败斗争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是制度治党和依规治党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反腐败斗争要取得实效,重要途径就是要抓好制度建设。要健全防治腐败滋生蔓延的体制机制,前移反腐关口,深化源头治理,铲除腐败发生的土壤,遏制腐败的蔓延。要建立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系统集成、行贿受贿一起查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为系统施治、标本兼治提供坚强的制度支撑。要加快推动新兴领域治理机制建设,堵塞制度漏洞,对权力进行科学配置,有效规范公权力的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实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遏制腐败增量,推进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从根本上遏制腐败。

  持续强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纵深推进“不想腐”。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从根本上杜绝腐败,要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筑牢拒腐防变第一道防线。为此,要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机制,使教育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融入组织管理全过程,从思想上固本培元,这是管党治党系统思维的体现。要强党性,党性是每个党员干部立德立身的基础,是政党固有的本质属性。因此,要积极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提高党性觉悟。要正党风,党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要持续深化纠治“四风”,督促党员干部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涵养优良作风。要严党纪,党纪是各级党组织和全部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严明党的纪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充分发挥党纪教育和警示、惩戒和纠错的价值导向功能,增强党员纪律观念,广泛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弘扬崇尚廉洁、抵制腐败的良好风尚,引导党员干部把他律转化为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事业观,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腐之念,增强党员干部“不想腐”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达到治本的目的。

  持续完善监督体系,更加彰显反腐威力。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完善的监督体系可以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切实增强敢于加强监督、善于有效监督、乐于接受监督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正确行使,从而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组织监督和法规监督相统一,各类监督相贯通,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监督对象上,要突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盯紧这些“关键少数”的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使腐败问题无所遁形;在监督内容上,要突出政治监督,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在监督格局上,要突出党内监督,发扬党内民主,使党内监督不留空白;在监督力量上,要突出群众监督,依法保障群众监督权力,探索群众监督新模式、新路径、新方式,使群众多渠道、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到监督当中来。

  (作者单位:中共南昌市委党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文件
   第07版:文件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学术
充分认识财政政策基调转变的历史逻辑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坚持规范与教化并重
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