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郑荣林
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竞速,必须擦亮开放名片,高扬开放旗帜。
身居内陆,胸怀天下。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开放战略,深入推进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加快打造新时代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好伙伴”越来越多、“朋友圈”越来越广,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6月2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暨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工作大会,传递出江西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鲜明态度,也发出了坚定不移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全面开放的动员令。
总结成绩、表彰先进、部署任务……会场内外激扬着以高水平开放促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和澎湃动力,站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起点,江西开启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宽阔的视野拥抱世界的新征程。
拓通道 筑平台
让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6月12日,一列满载着赣州本地家具、服装、日用品等货物的班列从赣州国际陆港缓缓驶出,当天到达深圳平湖南站,转拨至盐田港后,陆续发往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相关成员国。
得益于RCEP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截至今年6月12日,今年赣州国际陆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万标箱,同比增长近20%。
跨国班列,跨越山海,让江西的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互联互通是开放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不沿海、不沿边,作为内陆省份的江西如何推进高水平开放?近年来,我省树立以大通道促进大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意识,系统推进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建设,为扩大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口岸通道提能升级,成为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
赣欧班列稳定开行,通达欧洲、中亚和东南亚的14个国家24个城市,2020年至2022年,我省共开通赣欧班列1017列;昌北国际机场开通全货机航线9条,稳定运行南昌至列日、布鲁塞尔洲际全货机航线。
畅通开放通道,让“江西造”越走越远。目前,江西与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
建设开放大通道是扩大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支撑,是培育壮大开放型经济的强大引擎。如何把“四面逢源”的区位优势转化“八面来风”的发展胜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明确路径:坚持“水陆空”多头并进,加快出省出海出境大通道建设,形成高效便捷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
紧密结合我省发展实际,进一步提升陆路通道快速通达能力,打造通江达海的水运通道和立体开放的空中通道,加快形成四通八达、连接全球的国际空中走廊……构建一体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让东南西北各个方向“通起来”、海陆江空各类交通功能“联起来”。
今天的江西,正加速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抓改革 优环境
让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江西如何在未来的开放中占据主动?省委、省政府有清醒认识:体制机制创新是制度型开放的核心,必须努力在制度创新方面下功夫,下大力气推进制度型开放,打通各种壁垒阻隔,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开放向深层次迈进。
2020年4月,江西开启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宽阔的视野拥抱世界的新征程——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这是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三年来,作为国家级“试验田”,我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加强顶层设计,聚焦目标任务抓好建章立制、政策集成,破除制度、观念等制约开放的瓶颈,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先行先试,逐步形成“人人参与改革、地方主动改革”的生动局面——
三年来,我省复制推广223项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实施“两类通关、两区优化”等创新制度,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与海关总署等12个部委互联互通和省内全覆盖,为企业节省申报时间60%以上。
与要素型开放相比,制度型开放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开放,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趋势和关键所在。
高标准落实外资准入后国民待遇、严格落实生产要素内外资企业同价同权、强化外商投资企业金融支持……今年6月21日,省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出台《江西省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利用外资量质双升的若干举措》,明确18条实际举措,深化投资便利化改革,稳定外商投资预期、提振外商投资信心。
敢于创新探索,主动对标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与国际高标准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要建立以负面清单模式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核心的贸易监管制度、以金融创新服务为核心的金融制度,打造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核心的营商环境。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高水平建设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为引领,稳步推动制度型开放,加快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对接RCEP,有效复制推广国家自贸区、自贸港经验,推动各种经济要素配置更加高效畅通。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为扩大开放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引进来 走出去
让开放之势越来越强
“相约江西,共赢未来。”5月23日至26日,“德企中国行·走进江西”系列活动在我省举行,西门子、思爱普、勃林格殷格翰、采埃孚、巴斯夫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捷德、科乐收农机等行业龙头企业和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中国区负责人等60余名客商到访,不仅现场签约一批合作项目,更加深了德企对开放江西的印象。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也是推动江西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内陆省份,江西过去的发展靠的是扩大开放,未来推动新的更大发展也必须依靠扩大开放。
一组数据,印证江西越来越强的开放之势:2022年,全省外贸进出口6713亿元,外贸依存度提升至20.9%,成为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今年前5月,我省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出口同比增长70%,总量占全省比重达14.9%,新兴产业出口快速提升,体现出江西产业的结构之变。
招商引资稳定增长,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的主渠道。从近三年指标看,我省利用省外项目资金年均增长9.1%,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7%。制造业项目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比重由38.8%提升至50.8%,利用省外资金占比由69%提升到76%。全省累计引进212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510个,比亚迪、富士康、宁德时代、格力电器、吉利集团、长城汽车等一批知名企业纷纷落户。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扩大开放面临的短板,发展开放型经济是扩大对外开放的目标所在,必须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持续抓好招商引资、稳住外贸出口、扩大对外投资,切实增强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综合实力。
新征程上,江西如何进一步精准有效施策,全力推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给出了“任务书”——推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持续优化外贸发展质量、稳步扩大对外投资规模……
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姿态谋发展。
奋楫正当时,又闻号角鸣。站在新的起点,江西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宽广的胸襟、更澎湃的激情,高扬开放的风帆,在高水平开放的航道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