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稀土之光照向远方

  ▲《淬炼:中国稀土科学家创新报国纪实》

  杨自强 著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杨晓杰

  《淬炼:中国稀土科学家创新报国纪实》是国内一部以稀土为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讲述了我国从稀土储备大国发展成稀土强国整整百年经历。这百年间,我国稀土从产业落后、低价贱卖到自立自强,彰显了一代又一代稀土科学家筚路蓝缕的求索精神和为民造福的家国情怀。

  本书是作者杨自强首次涉足现实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经过长达两年多的资料搜集、走访相关专家和代表性稀土矿山,终于完成这部作品。在读此书前,我对稀土的认识,一直停留在新闻报道中,可谓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读完此书,对稀土整个发展史有了深入的了解,也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的科技发展史。

  全书分为六章,分别是富饶神山、草原晨曲、上下求索、中国冲击、追赶时间、大国战略,这六章始终围绕着“创新救国”的主题展开。书中将我国的稀土史娓娓道来,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1927—1977):以前,我国没有稀土工业,不得不低价出口稀土精矿,再以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价格购入稀土产品。这里要提到徐光宪院士,他在1975年提出稀土串级萃取理论,改变了我国此前在全球稀土上的格局。二是稳步发展阶段(1978—1985):当时国家相关领导人多次赴包头,组织领导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和科技攻关工作。三是高速发展阶段(1986—1995):1986年,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四是引领行业发展阶段(1996年以后):我国稀土工业逐步将发展重点转移到调整产业结构上,加强对稀土资源的战略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推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包括稀土金属产业和下游应用等。

  大部分普通人可能并不知晓稀土是什么。稀土实际上是金属元素,而非字面意义上的“土”,它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和钪、钇共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18世纪发现的稀土矿物较少,当时只能用化学法制得少量不溶于水的氧化物,历史上习惯地把这种氧化物称为“土”,因而得名“稀土”。

  稀土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智能通信、军备武器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和“新材料之母”。其更是关乎一个国家安全和利益,关乎国际竞争力、国际话语权的关键性资源。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更是稀土冶炼和应用强国,这部作品将我国稀土科技发展的那些高光时刻展现给了读者,让稀土走进大众视野,不再神秘。

  本书记载了丁道衡、何作霖、叶渚沛、郭伯生、李东英、徐光宪……一代代稀土人,他们怀揣强国梦,“淬炼”稀土,更淬炼一颗发展和强大祖国的决心。

  其中丁道衡和何作霖对我国稀土矿的首次发现,可谓振奋人心。1927年5月,“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奔向广袤无垠的大西北。同年7月,考察团成员丁道衡在内蒙古百灵庙西北首先发现了白云鄂博铁矿主(东)矿体。1933年,丁道衡发表了著名的《绥远白云鄂博铁矿报告》,报告中描绘出白云鄂博铁矿的美好蓝图:“若能由该地修一铁道联结包头等处,即可与平绥路衔接。则煤、铁可积于一地,非特铁矿可开,大青山之煤田亦可利用,实一举而两得其利……”何作霖是丁道衡的好朋友,同样是稀土科学家,他从丁道衡手中接过稀土标本,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了氟碳铈矿和独居石。

  时光流转。如今,全球稀土看中国,中国稀土看赣州。2021年12月,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在赣州市成立,作为全国领先、国际前列的综合性、国际化大型稀土产业集团,肩负着保障国家稀土战略资源安全、维护稀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使命。

  2023年底,我国商务部、科技部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技术目录》的公告。这是对西方国家在一些高精端技术上对我国封锁与限制的强有力的回应。

  本书让普通读者走进稀土史,走进高精端技术领域,读懂我国在稀土冶炼和萃取技术上的科技水平,让读者看到泱泱华夏宝贵的稀土资源,更看到了无数科学家为强国梦所付出的艰辛。稀土作为我国的战略资源之一,散发着无尽的光芒,铸就了华夏强国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省城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赣地有谱
让稀土之光照向远方
解锁江西古典戏曲脸谱的密码
茶也 食也 货也
清代的江西粉蒸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