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国防事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发展低空经济,有利于扩大内需、拓展发展空间,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近年来,江西依托深厚的航空工业基础,积极布局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坚实,运营模式和管理体系逐步形成特色。立足江西资源禀赋,要进一步增强低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活力,推动江西低空经济做大做强。
江西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旋翼机和固定翼飞机研发生产能力的省份,初步建成了通航制造、通航运营等一批产业基地,形成了现代直升机、通航飞机等产业集群,构建了“双轮驱动、多点支撑”的产业空间格局,正在逐渐打造完善以航空制造为核心、航空运营为主干、保障服务为支撑的航空产业链体系。作为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首批试点省份,江西已经经历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起步开局”“全面推进”“优化完善”三个阶段。去年,我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向纵深发展,低空空域资源进一步释放。今年,低空空域再拓新域,基本覆盖了全省主要城市、景区及相关重点区域,拓展和优化了低空空域和航线。此外,我省还拥有多家无人机制造企业,形成了无人机研发、制造、销售、运营、维修、培训等产业链。依托江西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政策,赣州建设了全国首个集生产制造、试飞检测、展示体验于一体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为江西低空经济发展奠定了产业优势。
由于低空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突出,已经成为全国多个省市区积极抢抓的赛道。江西要在低空经济赛道中脱颖而出,还需从完善空域管理制度、健全监管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壮大龙头企业、增强研发能力、拓宽应用场景、提高市场开发水平等方面发力。
完善运行监管标准,提升空域管理效率。一方面,要在总结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空域管理的基本制度规范,通过制度建设推动低空经济稳步发展。统筹军民航空域需求,加快推进空域管理方式转变。加强军民航协调,完善空域动态灵活使用机制。严守低空应用安全底线,科学划分空域类别,实施分类管理,逐步形成统一的空域管理和监管机制。另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低空经济运行的监管标准,针对无人机和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等新型飞行器,尽快出台适应其特点的安全监管政策。加快制定飞行操作规程、应急响应标准、飞行员培训和认证标准,以及低空交通管理方面的管制流程、信号传输、数据处理等标准,尤其是跨航空、通信、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等领域的协同标准,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发挥政策优势,以环境为基础开拓应用场景。因地制宜构建区域特色低空经济政策体系,明确建立财政、金融、土地、市场准入等实际政策优惠。加强与低空经济研究中心的合作,不断健全低空经济发展的专门统计指标,实现对低空经济发展状况的准确掌握与分析,为出台政策提供数据支撑。构建服务网、航路网、空联网、设施网,建设低空智联体系,联结航空器、起降平台、通用机场、支线机场、低空区域服务中心。实现低空空域资源“可计算”,提升飞行安全裕度,支撑“高频次、大容量”的无人机低空飞行活动。将无人机、eVTOL与低空生产服务方式进行融合,打造研发、生产、试飞、验证、应用、服务、智慧管控等多领域协调发展的综合低空经济形态。引导企业积极探索低空飞行在农业生产、公共服务、应急救援、物流配送、文化旅游等各类场景中的应用,打造跨境飞行、城际飞行、联程接驳、商务定制、城市空游、应急救援等运营场景。引导企业优化运力调配、飞行控制、运输组织,提升绿色运行水平,提高空域资源利用效率。成立低空产业运营公司,通过市场化手段加速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进程。
依托特色优势,做优低空经济产业集群。一是依托各地低空经济产业园,加快推动上中下游产业链联动发展,推动无人机龙头企业把生产基地落户到江西。支持航空类院校以江西优势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无人机培训、无人机消费及配套电子产品研制。发挥我省锂电产业优势,招引高能量密度航空锂电研制企业,抢抓新能源动力高端市场。二是加快发展通航制造、航空应急救援、地理测绘、安防监控等应用市场,拓展航空运营与服务、无人机等细分产业领域,培育壮大通航产业。积极创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建设中大型民用无人机试验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大型民用无人机展示交易平台,做大无人机产业。
强化技能人才支撑,加快低空经济发展。精准引进培养低空领域行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团队等多类型人才,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支撑。支持企业与高校合作进行定制化人才培养,如研发类人才与航空院校合作培养、检测类人才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等。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根据产业需求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和培训项目,合理设置新的专业或方向,如无人机应用技术、航空物流管理、智能航空器设计与制造等,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作者系江西财经大学智库建设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