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曹章保
12月8日,九江市柴桑区文化馆宿舍楼内,传来一声声美妙的二胡独奏曲。循着声音望去,一名中年男子端坐屋内,手拉二胡,上身随着旋律摇摆。在另一侧工作间内,各种二胡制作工具琳琅满目。
男子叫李明权,是李氏二胡制作的第三代传承人。1991年,李明权在县里一家工艺美术厂学徒,学会了木工。美术厂倒闭后,李明权回家务农,之后又到九江一家琴行务工。音乐的熏陶,激发了李明权学习制作二胡的兴趣。
2000年初,李明权来到苏州民族乐器厂学习手工制作二胡。2003年,李明权学有所成返回九江,开始了自己手工制作二胡的创业之路。
刚开始,李明权制作的二胡难以打开销路。为此,他背着二胡乘坐火车、长途汽车,赶赴安徽、山东、上海、江苏等地一路推销。跑市场的过程中,李明权没少吃闭门羹,但他没有放弃。经过不懈努力,李明权制作的二胡逐渐得到圈内认可。
每一把二胡都有独一无二的声线。制作一把质量上乘精美的二胡,要经过上百道工序,精细复杂的手工制作最考验制作者的技艺和耐心。
“一个琴筒六块板子,要选木纹直且条理清晰的,仔细敲打,声音要在同一音频上才行。琴杆多用印度小叶紫檀木,弯头多用牛骨镶嵌。这样制作出来的二胡显得大气,极有层次感……”李明权告诉记者,整个制作过程不能有丝毫马虎和投机取巧,稍有差池就前功尽弃了。为了确保质量,李明权一个月最多制作五把高档二胡。
近些年,李明权不断在制琴工艺上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使二胡制作技艺日臻完美,不少戏剧团、采茶剧团都在他这里购置戏曲高音二胡。一些“二胡发烧友”也会慕名而来,定制价格不菲的珍藏版二胡。
2019年,李氏二胡制作技艺被评为九江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李明权的二胡已经远销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地。30余年来,李明权坚持手工制作二胡,在九江二胡制作界小有名气。如今,十里八乡的乐器爱好者都会找到他修理二胡等乐器。靠着这手技艺,李明权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