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我一个人在家,都是小丁和其他志愿者上门帮助我。”在新余市渝水区新钢街道公园北村福园小区,活跃着一支在调解、维修、护理等方面有特长的“能人先锋队”,每天为小区居民提供暖心服务,让居民享有家门口的小幸福。
今年以来,渝水区狠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个“牛鼻子”,持续在健全治理机制、凝聚多元共治合力、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等方面发力,办成了一批群众可知、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让百姓的愿望清单不断变为“幸福账单”。
全域联动解民忧
一排排崭新的电动车充电桩,让小区居民电动车停放安全有序并实现充电自由;一个个破损井盖被修复,守护了群众“脚下安全”;一盏盏路灯被修复,照亮了居民夜行路……在多部门通力协作下,一个个诉求第一时间得到解决,一件件实事赢得了居民的好口碑。
为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渝水区坚持“一盘棋”抓治理,以“书记领航”行动项目为牵引,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领导包案化解制度,梳理优化乡镇(街道)基本职责、部门配合职责、收回上级部门职责“三项清单”,形成了“区委领导、党政双责、部门响应、多方协同”责任体系。该区持续深化“钢城红”党建联建共建,推动58个社区与220家企事业单位、驻区机关、“两企三新”组织结对共建,选聘120余名有奉献精神、组织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五老”及“三官一律”“两企三新”人员任社区兼职委员,构筑了“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共治共商”区域化党建格局。
紧盯群众身边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该区健全完善“街乡吹哨 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整合12345政务热线等资源力量打造一体化智慧平台,实行“日常哨”“联动哨”“攻坚哨”分级吹哨,抓实抓细“网格上报、精准吹哨、平台流转、部门办结、基层评价”闭环管理,排查上报事件总数6438件,办结6372件,办结率近99%,推动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急事难事区级统筹”。
网格善治纾民困
“周奶奶,对着手机摄像头眨眨眼。”在渝水区城北街道北湖社区名门峰尚小区,89岁的周芝文奶奶正在网格员小陈的帮助下办理认证手续。“小陈经常来陪我唠唠嗑,及时帮我解决难题,真是太感谢了。”周奶奶对网格员小陈赞不绝口。
这是该区网格管理服务的一个缩影。为进一步提升网格化治理效能,该区深化“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织密“街道-社区-小区-网格-楼栋-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调整优化504个网格,网格党组织做到全覆盖。该区全面规范优化网格管理服务事项内容、办理机制和流程,建立网格准入事项清单,梳理7大类36项工作事项,延伸网格治理服务触角。
为壮大网格治理队伍,该区推行“三长三员”模式(三长即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三员即网格指导员、专职网格员、网格辅助员),配齐配强492名专职网格员、4759名楼栋长、10351名单元长,推动293名街道干部担任网格指导员,引导外卖骑手、老干部、小区志愿者担任网格辅助员,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事不出网”的工作格局。该区注重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下沉网格,推动公安、城管、市场监管、消防救援、应急管理等部门,以及水、电、气等民生服务单位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向下倾斜。
精细服务暖民心
“小区业委会和党支部成立没多久就赶上老旧小区改造,我们挨家挨户征求群众意见,拆除了多处违章建筑,新增了116个路面停车位,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小区物业费缴纳率达100%。”说起城北街道北苑社区国税南北院小区的变化,小区党支部书记李怀彬感慨万分。
聚焦物业管理缺失、居民参与度不高等治理难题,该区将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作为“书记领航”行动项目,建立健全小区组织体系,实现590个住宅小区党组织和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全覆盖。该区坚持分类治理、精准施策,探索“单位联建”“能人共治”“商居联盟”“共管账户”四种小区治理模式,推动590个小区引进专业物业公司,专业物业服务占比超95%。实施燃气入户改造、老旧小区改造、适老化改造等一批民生工程,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蝶变。
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该区聚焦党群服务阵地扩容提质,以“党建引领、数智便民、因地制宜、市场运营”的方式探索建设6个“完整社区”,采取“公益+低偿”的模式,引入辖区专业社会服务机构、经营主体、社会公益力量等“幸福合伙人”参与社区治理,构建了邻里食堂、健康小屋、抱石书房、儿童之家等“处处可见、人人可感”的幸福场景,惠及群众超20万人。(许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