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践行“三元育人”校本理念,探索“八共融合”“四全共构”产业学院建设新路径——

产教融合提升育人质量

  学校大门

  为更好地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教学方法,践行学校“三元育人”(健全人格+复合知识+实践能力)校本理念,探索“八共融合”“四全共构”产业学院建设新路径,努力解决产教融合“无力融、无师融、无资融、不会融、不愿融、不敢融”难题,打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渠道。

  “八共融合”,构建产教融合新模式

  如何有效整合资源,实现校企无缝衔接、双方资源双向流动,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探索校企合作八个要素融合,即“专业共设、方案共制、教学共施、师资共培、教材共编、基地共建、就业共助、成果共享”。

  按照“八共融合”产业学院建设思路,学校已建成6个产业学院。目前,企业承担案例式、项目式专业课程107门,并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215个,编辑91部校企合作教材,共同录制30门校企线上精品课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覆盖校企课程模块。

  电子信息产业学院(龙南)获批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第二批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建设培育项目;华为鲲鹏产业学院是全国第二个、江西省首个获得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授权的鲲鹏人才培养中心;阿里巴巴数字贸易产业学院是我省高校第一所与阿里巴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产业学院;大族激光产业学院投资1100余万元,建设3D打印激光制造中心,并获批南昌市重点实验室;用友新道数字财经产业学院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致力培养“云财务管理会计师”;耐雀无人机产业学院是江西省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考点。

  一批产业学院的建设,推动合作主体从校企双方拓展至政校企等多元发展,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影视、医疗、制造、物流等各方参与共建产业学院的热情持续高涨。

  “四全共构”,实现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产教融合,是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重要方式。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在建设产业学院时,全面实行“四全共构”,即着眼于电子信息产业前端、中端和后端全产业链人才培养定位,打通从学术到技术、从技术到应用、从应用到营销、从营销到服务的生态闭环;根据产业人才培养规律,制定“4个1+4种岗”全过程实践教学路径,“1周识岗+1月跟岗+1季度轮岗+1学期顶岗”,规范培训学生的工程项目动手能力,强化学生对工作岗位的胜任能力;构建“四导师”全方位师资队伍,从入学到毕业配置多元导师;建立自建课程与校企共建课程横纵贯通的课程体系,实现产业链、能力群和专业群有机联动。“四全共构”实现“企业招录就能用得上”“学生上岗就能干得好”。

  随着产业学院建设不断升级,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按照《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实施方案》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坚持育人为本、产教相适、创新发展、产教融合,与合作企业定期开展各类活动,为教师搭建培训、企业实践、联合教研授课平台,携手推动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推进省级高校特色产业学院建设,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为加快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学校主要负责人表示,学校将采用更前沿的育人模式,实施更精准的评价机制,打造更优化的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快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以产教融合绘就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新画卷。

  (干 甜 谢远健 凌 勇)

  (图片由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践行“三元育人”校本理念,探索“八共融合”“四全共构”产业学院建设新路径——~~~
江西财经大学~~~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深读
   第05版:视线
   第06版:专题
   第07版:专题
   第08版:宜春新闻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产经
   第13版:资讯
   第14版:法治
   第15版:教育
   第16版:智观
紧扣冶金特色 培养“好用”人才
基于应用型人才探寻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产教融合提升育人质量
提升服务江西高质量发展贡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