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熠 张明龙
改革由问题倒逼产生,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深化。自2008年以来,上栗县“群众贴心人”始终不渝地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精准识别基层治理工作的“痛点”“难点”,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基层治理改革,心系群众、为民造福,实现了八次提升,给人以启迪。
2008年,为有效解决“安全稳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题,上栗县选派1284名“群众贴心人”回到出生地自然村开展群众工作,充分利用乡情、亲情、友情“三情”资源,发挥血缘、亲缘、地缘“三缘”优势,服务农村改革发展,首创乡土式“群众贴心人”队伍新架构。2011年,面对严实考核评价难,创建了职责明确的“三有两定一评”新方式,即有“一竿到底”的群众工作网络、有“扎根村组”的群众工作团队、有“管用长效”的群众工作机制,对群众工作员定职责、定纪律、分级评议,拉近了党群干群距离。2016年,面对贴心队伍建设难,开展“党员+身份认领”,推行党员联户制度,为基层党员设岗定责,让基层党员“有位有为”。2017年,面对在外优秀人才作用发挥难,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用“回来请、出去请、请回来”的方式,激活了“请乡友回家乡、请校友回母校、请战友回驻地”的“三请三回”新动能。同年,面对直接联系群众难,优化了群众“主角”式“屋场贴心会”新载体,向群众面对面宣讲政策、心贴心征求意见、实打实推进项目、点对点破解难题。2018年,面对责任体系落实难,实施了对口挂点服务式“包村长”新制度,让“一把手”做了“小队长”,用小职位发挥大作用。2022年,面对群众诉求收办难,构建了以“贴心网格汇民情、贴心服务村组通”两大制度和“村组报到亮身份、屋场吹哨听民声、群众销号办实事”三大环节为主要构架的工作机制,拓宽了“贴心网格”式长效工作新渠道。2023年,面对精准高效服务难,深化了融入式“贴心服务日”新链条,让“群众贴心人”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中工作更规范、时间更具体、内容更明确、效果更明显,形成了协调联动、群策群力解难题的生动局面。
下一步怎么完善优化?总的原则是,把坚持问题导向贯穿基层治理工作始终,正视矛盾问题、解决矛盾问题,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为民服务有“力度”、百姓心中有“温度”。
一要敢于发现问题。清醒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调研发现,当前,“群众贴心人”在问题解决率、治理成本收益、办事效能、流程再造、评价机制等方面仍有不足。接下来,必须有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找准化解矛盾问题的着力点,加强基层建设、完善法治体系、提高服务水平、推动治理创新,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不断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二要勤于研究问题。面对基层治理中纷繁复杂的问题,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从个性问题中寻找共性问题、从杂乱问题中把握要害问题、从问题趋向中准确研判形势,深化基层治理改革,在实践中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三要善于解决问题。深化基层治理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和群众共同参与、协同推进。要进一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在构建联动格局上聚合力、在网格暖心服务中强内力、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添动力、在信息互联互通中激活力、在优化运行机制上增效力、在擦亮党建品牌上提能力,推动基层治理“走新”更“走心”,服务群众“暖心”更“贴心”,实现基层治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