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分宜讯 (全媒体记者胡光华)连绵的杉树林里,生长着草珊瑚、岗梅等中药材,望着这些长势喜人的“宝贝”,分宜县钤山镇铜岭村林业经营大户朱建平喜上眉梢。而前不久,他还为资金的事儿发愁。
2021年,朱建平从林农手上流转林地经营权发展林下经济。6000多亩中药材种下去,家里积蓄也全投进去了,还用房子抵押向银行贷款100多万元。“草珊瑚种植5年后才有收益,此前要不断投入资金。还好,林改给我带来了好消息。”
作为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试点县,今年,分宜县突出问题导向,健全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着力化解林业经营中的痛点难点,通过林改“组合拳”,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
针对林农融资难题,分宜出台林业经营收益权登记管理办法。朱建平闻讯,第一时间向县林业部门提出申请,不久就拿到了林业经营收益权证,凭此证获得银行授信150万元。“托改革的福,现在可以放手干了。”朱建平说,有了资金支持,他准备优化品种、扩大面积,尝试中药材加工。
分宜县林业局局长黄胜介绍,目前,全县已有5家林业经营主体获颁林业经营收益权证,银行授信额度达3300万元。“今后,凡是依法开展林业经营的,都可按规定申请办理收益权登记,从而解决融资等难题,激活沉睡的生态资源。”
分宜有林地面积124.5万亩,其中集体林地面积105.57万亩。2005年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全县参与林改的农户5.66万户,颁发林权证6.44万本,登记发证宗地数17.57万宗。面对存在的低产低效、碎片化、偏远等林地管理和经营难题,该县组建钤阳农林发展有限公司,采取赎买、租赁、合作、托管等方式,对这些林地进行收储并统一经营。同时,设立林权担保保证金,建立林权代偿收储担保机制,吸引社会资本“进山入林”。
“融资有了保障,分散的林地也可以在收储后连片流转经营,有利于中药材种植规模化发展。”金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郭绍勇告诉记者,目前,他流转2000亩林地建立了6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并直接带动260余户林农种植林下中药材1万余亩。此次,郭绍勇凭借林业经营收益权证,获银行800万元授信,下一步将逐步扩大林地经营流转面积。
随着一系列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措施的落实,林地经营的活力进一步释放,全县林地流转面积达5.84万亩,林农、林业经营主体、生态资源多方受益。依托亚林中心科研力量,全县建立了油茶、中药材、木姜叶柯、苎麻四个“博士工作室”,油茶和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2.63万亩。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