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 (记者钟秋兰)废弃矿山修复前,是土壤裸露、水土流失的场景;废弃矿山修复后,成了一个显山露水、树木郁葱、配套设施齐全的休闲公园。10月17日,两张寻乌县文峰乡柯树塘村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后山川复绿的照片,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央综合展区和地方展区江西单元同时亮相,让人看到江西省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形成崩岗治理、废弃矿山治理修复的经验模式。
2016年,寻乌县正视历史生态问题,成立了山水林田湖办,启动老矿区整改工作。2017年,寻乌县开启生态全面修复治理之路,投入9.55亿元,开展矿山治理、土地整治、植被恢复、水域保护四大类工程建设,探索形成南方废弃稀土矿山治理“三同治”模式,成功治理修复废弃矿山14平方公里。通过矿山整治,实现复绿1.4万余亩,覆盖率由10.2%提升至95%。同时,寻乌县将生态修复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相结合,实现了从“废弃矿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绿色蝶变。
如今的寻乌县文峰乡柯树塘村,满眼皆绿,处处皆景。柯树塘村的变化,是寻乌县多年来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取得成效的生动体现。讲起以前这片稀土矿区的场景,村民钟贤明记忆犹新:由于多年的粗放开采,山峦变成了支离破碎的裸露山包。每年雨季,山上的疏松土壤被冲刷下来,导致村庄道路被淹、良田被毁。“通过这几年精心治理,利用采矿遗址丰富矿山文化生态,建成自行车赛道、教学研基地、民宿旅游设施、特色农业采摘园等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观赏游览,带动了当地民宿、餐饮业的发展,让昔日宁静的小山村变得热闹起来。”农家乐老板刘月森受益很大,感触更深。
十年变革,老区换新貌。2020年,废弃矿山治理“寻乌经验”入选全国第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2021年,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成为中国向全球推介生态与发展共赢的“中国方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