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蔡超然 周 幸
革命摇篮井冈山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孕育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近年来,井冈山市积极探索“井冈红色治理”工作法,将井冈山精神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坚持共建共治共享,走出一条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改革新路子,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连续11年稳居全省前三位,其中7次位居全省第一,获评“平安江西建设示范县”。
近日,记者走进井冈山市,探寻其如何运用“井冈红色治理”工作法,倾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防范化解矛盾风险隐患,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承“红脉”铸“红魂”,春风化雨润心田
“我空着手走都累得气喘吁吁,无法想象当年红军穿草鞋挑粮食有多艰辛。”近日,曾某重走红军挑粮小道后发出感慨。
曾某是原井冈山市公交公司职工,因公司改制后社保和医保问题常年上访。井冈山市改变工作思路,将红色教育与信访化解有机融合,邀请曾某参加一系列教育活动。曾某被先辈们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感动,并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再也没有提出任何不当要求,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活动。
“井冈红色治理”,核心在“红色”。井冈山市将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基层治理的根据和灵魂,充分利用“家门口”的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矛盾纠纷调解,通过瞻仰革命遗址、参观历史实物、讲述红色故事等方式,让群众零距离触摸红色历史。
不仅如此,全市中小学还举办“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有效增强青少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全市设立党员示范岗,组建党员突击队,开展“吉先锋”选树学活动,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井冈山精神的践行者;深耕本土红色文化资源,采取实景体验、现场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打造一批“活”的红色课堂……井冈山市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和教育,让红色文化融入干部群众生活,筑牢全民红色根基,红色基因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生根发芽。
举红旗践初心,良法善治促和谐
“感谢你们耐心调解,化解了我俩的矛盾。”日前,在茨坪镇天街经营一家民宿的陈女士握着井冈山市人民法院茨坪法庭法官的手,真诚致谢。
陈女士租用李先生位于天街的一栋房屋,合同签订后,双方因房屋装修和改造事宜发生争执,陈女士选择报警。井冈山市公安局茨坪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后,立刻联系茨坪法庭法官前来调解。一小时后,陈女士和李先生达成调解协议,双方自愿解除租赁合同,并握手言和。
井冈山每年吸引海内外游客逾千万人次。为及时有效化解涉旅纠纷,井冈山市人民法院茨坪法庭联合井冈山管理局景区行政执法处执法监督科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综合协调、多方联动,打造“井法解纷”多元解纷品牌。2021年以来,茨坪法庭共处理涉旅纠纷200余件,其中诉前调解的案件超150件。
井冈山市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公检法司各部门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事事共治作用,准确把握柔性调解与刚性执法的契合点,完善“井警有调”“井检护苗”“井法解纷”“井法帮你”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开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法治良方,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将矛盾纠纷遏制在萌芽、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基层。
聚红心展风貌,幸福指数节节高
“村里有了产业,我们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好工作,赚钱顾家两不误,心里踏实。”东上乡瑶前村村民刘秀仙说。
东上乡探索“强村+弱村”聚力发展模式,打造以瑶前村为中心,辐射桥头、浆山、蒲陇等7个村的“四核莲心”党建联合体。各村集中土地、山场等资源,规模化发展白莲、脐橙、油茶等优质项目,并统筹闲置飞地、鱼塘和村庄周边的边角料土地,自主发展牛、鹅、石蛙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带动3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今年,党建联合体各村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全部突破50万元。
稳定增收是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井冈山市锚定红色研学、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作用,推行“党支部+协会+公司+合作社”模式,创新“一会两企三社”模式,建立完善1个党组织引领、1个鑫农公司统筹、16个乡镇直播公司参与的“1+1+16”运营机制,深挖村集体经济潜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井冈山市不断强化精神文明阵地建设,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重点加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行业行规等规范建设,推进“身边好人榜”“道德红黑榜”等制度创新,并持续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井冈好人”等创建评选表彰活动,全方位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