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0月16日,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百年党史中,江西、湖南、广西、贵州等写满光荣历史的红色热土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不朽篇章,为锻造伟大建党精神作出了突出贡献。
党的二十大期间,江西日报联合湖南日报、广西日报、贵州日报,追寻红飘带的印记,重温光辉历程,并邀请赣湘桂黔4省区党的二十大代表“云连线”,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勇毅前行的精神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续写“半条被子”故事新篇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淦璋 刘燕娟
【红色印记】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
在湖南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云连线】
“‘半条被子’的故事,代表了我们党的初心,体现了党的为民本色。”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第一站就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
郴州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的红色热土,是湖南对外开放的“南大门”,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党的二十大代表、郴州市委书记吴巨培在接受采访时说,郴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大力推动红色传承升温、经济发展升级、民生改善升值、党群关系升华,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努力续写好新时代“半条被子”故事新篇。
“红得耀眼”的郴州,有重点红色旅游资源161处,居湖南全省前列。在沙洲村,近两年,260多万党员干部群众来到这里接受初心洗礼,今年国庆假期日均接待近万人。
半条被子一条心,党群干群一家亲。郴州用好沙洲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郴州段),出台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新时代“半条被子”故事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推动红色传承升温。
“半条被子”映初心,凝聚力量谋发展。今年上半年,郴州GDP增速、财政收入增速等7项指标居全省第一;前三季度,多项指标继续居全省前列,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从“半条被子”到幸福日子,沙洲红了、旅游火了、产业兴了、百姓富了、环境美了、笑容多了、干劲足了,偏远小山村的变化翻天覆地。
郴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着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持之以恒推进“十大惠民工程”,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77%以上,让民生实事更有温度,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更有成色。
“半条被子”的故事,让人民群众认识了共产党,把党当成自己人。郴州建立干部“三个走遍”机制,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做好网络时代的群众工作,以对群众的“有求必应”,赢得群众的“一呼百应”。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吴巨培表示,将始终以忠诚为考验、以人民为考官、以岗位为考场、以实绩为考卷,始终保持“赶考”清醒,全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郴州篇章。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攻坚克难的动力
江西日报记者 张武明
【红色印记】
江西省赣州市的于都县,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
1934年,8.6万多人脚穿草鞋,夜渡滔滔于都河,开始了万里长征,用生命绘就了改变中国前途命运的史诗。
于都百姓协助工兵,每天下午开始架设临时浮桥,以便红军乘着夜色“悄无声息”渡河,次日凌晨再将浮桥拆除,将木板分散隐蔽在河岸边,不留任何痕迹。这一历史片段被后世誉为“30万人保守一个天大的秘密”。
【云连线】
在红土地出生成长,自小受红色文化熏陶,党的二十大代表、赣州稀土龙南冶炼分离有限公司萃取车间班长涂爱鹏懂得一个道理,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赣州视察时,就推动稀土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为赣州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也极大激发了涂爱鹏等产业工人投身工艺改造、助力技术创新的热情与潜能。
从一名退役军人、一名稀土行业的“门外汉”,成长为众人公认的技术骨干,涂爱鹏说,当自己遇到工作中的艰难险阻时,是长征精神激励着他认真钻研、攻坚克难、一往无前。
之前,涂爱鹏发现,由于工艺技术的原因,经常出现有机相、水相管道不畅通的问题,萃取工作不得不中断。问题怎么解决?涂爱鹏与同事反复调研梳理,通过大量试验、反复调整,历时一年,在2017年提出实施有机再生工艺,成功解决了萃取槽体有机流通和难反萃的生产问题。这不仅保障了生产的稳定运行,也让生产产能提高了近10%。
在一线车间一干就是19年,涂爱鹏留下不少关于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的佳话。2018年,他带头组织实施了萃取车间氢氧化钙皂化工艺技术升级项目,为公司每月节约成本近10万元;2020年,他带领工友完成厂房改造、洗槽、充槽、安装搬运设备等工作,为公司的技改搬迁作出贡献。
担任萃取车间班长十多年,涂爱鹏坚持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位,常态化组织安全隐患检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2017年7月、2018年10月公司萃取车间的闸刀因接触不良引起火花,发生火险的紧要关头,他冲在前并组织员工及时扑灭,使两次火险都在萌芽状态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确保了公司财产和人员安全。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从长征精神的源头汲取攻坚克难的勇气和不断前行的动力,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涂爱鹏说,作为来自革命老区的党代表,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沉甸甸的荣誉转化为强大的工作动力,在一线车间加强学习钻研,不断提升创新创造水平,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助力发展。
让红色文化在青山绿水间永续传承
广西日报记者 王春楠
【红色印记】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极其壮烈的一战,也是关系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
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在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后被敌人截断,几乎全部牺牲,师长陈树湘身负重伤,不幸被俘,用手从腹部伤口处绞断了肠子,壮烈牺牲,年仅29岁……
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靠的是理想信念。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
【云连线】
桂林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也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的发生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湘江战役,始终牵挂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第一站就来到位于桂林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要求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做到学史增信。
“自治区党委新一届班子产生后,第一时间到湘江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召开民主生活会,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党的二十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委书记周家斌说,桂林牢记谆谆教诲,倍加珍惜湘江战役留下的宝贵财富,让红色文化在青山绿水间永续传承。
筑牢红色基因保护传承阵地,全面完成湘江战役红军烈士遗骸发掘收殓任务,对214名湘江战役红军遗属精准帮扶,并建立长效机制。建成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等68个项目,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彰显“一草一木一英魂、一山一石一丰碑”的内涵,湘江战役旧址保护利用实践探索荣获“2020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湘江战役的重要指示精神,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建功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力量。”周家斌介绍,桂林唱响弘扬长征精神时代旋律,成立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创作推出一批湘江战役红色文艺精品,“血战湘江·突破包围”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湘江战役纪念设施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累计接待全国参观学习人员1370多万人次。
同时,创新红色资源跨区域合作机制,与赣州、遵义、延安、龙岩联合发起成立“干部党性教育培训联盟”,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对桂林来说,牢记嘱托,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就是我们的新时代长征路。”周家斌表示,将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凝聚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磅礴力量。
从革命老区走出,誓为国家找大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华 姝
【红色印记】
贵州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
彪炳史册的遵义会议在这里召开,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传奇在这里流传,毛泽东也在这里挥毫写就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传世名作。
一个个红色足迹在党的光辉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经过历史的沉淀,形成了红色资源富矿。
【云连线】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时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时代添彩、为群众造福。”党的二十大代表、贵州省地矿局首席科学家、省地质调查院自然资源部基岩区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周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话语坚定有力。
周琦长期扎根在黔东武陵山区野外一线,率领团队突破了传统锰矿成矿理论的束缚,发现了新的锰矿床类型——气液喷溢沉积型锰矿床,创立了新类型锰矿成矿的原创理论和勘查技术体系,实现了我国锰矿地质找矿史上的大突破。
出生在革命老区石阡,周琦从小便受到红色故事的耳濡目染。
1934年10月,为掩护军团主力突围,红六军团第18师52团主动将敌军诱至困牛山地区,与敌激战三昼夜,军团主力成功突围。坚守困牛山的红军战士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但面对被胁迫走在敌军前面的当地百姓时,他们毅然选择集体跳下了几十米深的悬崖。
“小时候,老师和长辈经常给我们讲发生在困牛山的革命故事,红军宁死不伤百姓、宁死不做俘虏,毅然集体跳崖的英雄壮举深深感动着我,这是我对中国共产党最初的认识。”
17岁进入地质队,3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年58岁的周琦始终不忘初心:“为祖国多找矿,找大矿、找富矿”。
在矿产领域践行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如今,这位从革命老区走出来的老党员,寻锰足迹早已遍布贵州武陵山区。
10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回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深刻阐述了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对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就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等提出了殷切期望。
新的征程已经启航。展望未来,周琦心中已有规划:“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一定要不断发现探索、突破创新,为保障国家能源矿产资源安全,为贵州实施新型工业化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