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黎明
“不好意思,本周末的房间已订满了。”10月14日,婺源悦园婺扉民宿老板揭凌生婉拒了多个订房电话。虽然国庆假期已过,但其民宿的客房预订却持续火爆。
揭凌生的民宿位于婺源县秋口镇王村,是一幢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古建筑。7年前,揭凌生辗转北京、上海等地从事传媒和房产策划营销工作。2015年,揭凌生回到婺源,在安静古朴的王村遇见这栋百年老宅。王村距离婺源北高速路口仅1公里,到县城也只要10分钟车程,位于婺源景区核心地带。
春天的油菜花、静静流淌的星江河、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看到眼前的景致,揭凌生顿时心里有了底。
老宅由清末民初的婺源茶商王佩香所建,由于长时间无人居住,破败不堪,部分建筑已坍塌,但墙体和主结构还很完整,徽派建筑的元素仍清晰可见。
揭凌生租下这栋老宅,请来知名设计师主导整体规划和设计,老宅的修复工作则交给了当地有着40年经验的老木匠,靠老手艺对受损部位进行文物式修补,守住了古香古色的味道。整个老宅重建耗时1年多,耗资近500万元。2016年,拥有10间客房的悦园婺扉民宿试营业,但入住率不及预期,连续一周无人问津。
揭凌生发现,婺源民宿尽管起步较早,但大多数以乡村民宿、景点民宿为主,房源类型单一,发展程度较低,最主要的是缺少深层次内涵,同质化严重。
婺源非遗资源十分丰富,拥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10多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揭凌生让民宿“牵手”非遗,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歙砚制作技艺引入古宅。“必须加强产业融合、突出文化特色、提升服务水平。”揭凌生探索破圈融合新路径,挖掘展现地域文化、有个性、有温度的元素,整合周边乡村旅游资源,增加梯田花海和民俗体验项目,赋予了古宅民宿新的吸引力。
揭凌生在悦园婺扉民宿承办了多场非遗文化传承研讨会。该县歙砚、徽墨、砖雕、菠萝漆、烙画、米酒等非遗项目传承人经常聚集在此,与游客互动,使非遗文化在时代潮流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也让客人感受到宾至如归的亲切感。
平时除了经营自家民宿,作为婺源县民宿协会副会长,揭凌生还大方地将民宿经营经验传授给其他经营者,甚至开专场民宿培训课,讲解婺源及徽州历史、典故和古民居的文化内涵。
“白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古宅民宿真的好美!”打开携程、小红书等平台,如今的悦园婺扉民宿,是众多资深游客的网红打卡地,一度成为“爆款”,节假日往往一房难求。
可喜的是,婺源县每年设立2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按“高端民宿精品化、中端民宿多元化、低端民宿规范化”原则,形成民宿协调发展格局。从最初的“千人一面”到如今的“风情万种”,民宿产业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结合当地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及人文特色,婺源乡村民宿与采摘、露营、烧烤、研学等业态跨界融合,刷新了疫情下的花样“微度假”方式。
目前,婺源全县拥有各类民宿600多家,可提供6000多间客房,全年接待游客逾300万人次,带动上万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