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宜春市以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为支撑,以精细化就业服务为重点,积极探索构建供需高效匹配制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1至9月,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28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1万人次,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构建广覆盖就业服务平台,夯实供需匹配信息基础
宜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聚焦企业缺乏招聘信息发布渠道、求职者找不到招工企业的难题,在破除就业信息壁垒上持续发力,分层级搭建就业服务平台,让求职者和企业供需对接有平台、有渠道。
完善线下服务平台,满足就近办。在全市打造了375个高质量就业乡村、11个园区高质量就业服务平台,建成了1457个“5+2就业之家”,实现就业之家服务网点市、县、乡镇(街道)、工业园区、院校全覆盖。截至9月底,全市就业之家共举办各类招聘活动467场,帮助3.96万名求职者与企业达成初步意向。
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实现掌上办。完善线上就业服务平台宜春就业网,拓展线上零工信息发布平台,借助直播带岗、云上探厂等线上活动,让求职者足不出户就能找工作。今年以来,宜春就业网线上平台访问量达6725.1万人次,举办直播带岗活动140场。
打造社会服务平台,推进市场办。宜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政府+市场”两条腿走路,借助市场化服务力量做好求职者和企业供需两端的人力资源服务,努力满足用工双方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5个,入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0余家,累计服务用人单位15.39万家次,服务劳动者395.95万人次。
▶▶构建高效率分类推送机制,提高供需匹配服务准度
宜春市聚焦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员工、求职者找不到心仪的企业等人岗不相适难题,坚持分类施策,提高供需匹配服务准度。
探索“五分”工作法,精准分类人员。宜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探索实行服务对象分类别、服务需求分等级、服务流程分步骤、服务项目分维度、服务主体分层次的“五分”工作法,对求职者进行精准分类。
探索“四步”工作法,精准分类岗位。探索一审、二检、三跟、四拓的“四步”工作法,做好企业招聘需求注册审核、岗位质检、跟进需求、拓展服务。同时,将岗位信息和求职者简历分类,方便精准筛查,提升对接效率。截至目前,平台线上注册企业4948家,发布岗位信息2.73万条。
实行“一对一”服务,精准推送岗位。根据“五分”结果,“一对一”服务重点帮扶对象,做到“至少一次专业的职业指导、至少三次精准的岗位推荐、至少一次合适的技能培训”。针对不同群体举办专场对接活动,面向就业困难群体和高校毕业生开发岗位,创新城乡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开发方式,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作用。今年以来,宜春市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对接活动7场,开发就业见习岗位9891个,全市公益性岗位在岗1.13万人。
▶▶构建多方位就业培训机制,满足供需匹配技能需求
人岗不相适通常是求职者缺乏技能,达不到企业招聘要求。宜春市持续完善劳动技能培训机制,不断满足供需匹配技能需求。
精准摸底分析,全面掌握培训需求。为避免出现培训与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宜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每季度开展培训需求摸底,精准摸清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者培训意愿,合理安排培训计划和培训工种,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精准开设课程,全面提升就业技能。坚持“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围绕市场紧缺的工种和求职者意向工种开展精准培训,实现技能培训与意向岗位快速匹配。截至9月底,全市共提供家政服务、保育师、焊工等20个培训工种,开展就业技能培训7689人次。
精准岗位培训,推动人岗相适。针对劳动者入职后,无法快速适应岗位或因技能不熟悉而造成就业不稳定的问题,宜春市鼓励支持企业根据发展方向和缺工情况,对企业新招录员工和在岗员工开展岗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截至9月底,全市共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1.07万人次。
▶▶构建全过程创业扶持机制,延伸供需匹配功能链条
创业是更高质量的就业,也能带动就业。宜春市秉持“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强孵化、给资金、抓项目,持续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以孵促创,创新“四创四导”链式创业孵化方式。依托全市各级创业孵化基地,创新构建“想创培训、初创孵化、小创扶持,规创入园”的运行方式和“市场引导、企业主导、政府倡导、部门指导”的管理模式,为初始创业者提供一揽子服务解决方案。目前,全市共打造创业孵化基地21家,吸纳创业主体近千家。
以贷促创,完善创业担保贷款发放机制。宜春市发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作用,推出一系列贴息贷、免担保政策,推行事前、事中、事后“一条龙”规范管理机制,力求创业担保贷款“贷得出、贷得广、贷得好、收得回”。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3.29亿元,今年已为582家小微企业共发放创业贷款19.12亿元。
以赛促创,建立创业创新项目培训选送流程。宜春市鼓励各类创业主体和创新项目参加“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等赛事,通过比赛路演、推介,让潜在投资者看到项目价值,进而关注、支持、投资创业创新项目。在连续六届“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上,该市选送的创业项目夺得一、二、三等奖共13个。(余晓峰)